《2014上?;A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
現在還在中小學念書的孩子,他們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有六成都還沒有“被發明”。這個預判來自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家長們也許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現在家長們忙著幫孩子準備的工作能力,等到孩子們25歲時,這些對應的工作可能早已消失?!翱萍疾粩嗤脐惓鲂?,知識的生產與淘汰,正以十倍于過往的速度前進。全世界都在尋思,傳統教育體系該如何教導下一代,去面對一個完全無法‘準備’的未來”。5月28日發布的《2014上?;A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如此寫道。
新的“學習典范”在哪?借助于新技術教給孩子“學”的責任,發展孩子的創造力,讓他們未來有能力去創造新工作,這才是最“靠譜”的答案。5月28日,《2014上?;A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公布——技術走進學校,注入的是變革的力量。
面對新技術來襲,課堂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報告顯示,新技術正在影響上?;A教育的主要領域。
【技術+教育】=8大結構性變化
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上,教育發展和進步往往靠名垂史冊的教育大家在理論層面的建樹來引領趨勢。而今,“技術”自身走出了附屬或輔助的角色,第一次走上教育改革的最前臺,推動著一場更為深刻的變革。
昨天發布的藍皮書披露,技術與教育的相互滲透,正呈現8大結構性特征——
特征一:教材多媒化
利用多媒體,特別是超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的表現變得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
特征二:資源全球化
因特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資源庫,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無論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可方便地享用。
特征三:教學個性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的智能導師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教學和提供幫助。
特征四:學習自主化
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自主學習成為必然發展趨勢。事實上,超文本、超媒體之類的電子教材等網絡學習資源已經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特征五:任務合作化
當前國際教育的發展方向,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合作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通過計算機合作的網上合作學習,在計算機面前合作的小組作業和計算機扮演同伴角色等形式,信息技術在支持合作學習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特征六:環境虛擬化
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時間的限制?,F在已經涌現出一系列虛擬化的教育環境,包括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由此帶來的必然是虛擬教育。
特征七:管理自動化
計算機管理教學包括計算機化測試與評分、學習問題診斷、學習任務分配等功能。最近的發展趨向是在網絡上建立電子學檔,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
特征八:系統開放化
系統開放化主要體現在內容開放、結構開放和功能開放這三方面。其中,內容開放是指能通過超鏈實現本地資源與遠程資源無縫連接,內容空間可無限擴展擴張;結構開放是指可利用構件化技術,允許隨時更新教育內容和擴充教育系統的能力;功能開放是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能夠支持按需學習,適時學習與彈性學習。